工人日报客户端6月25日电 “乡村教育目前遇到哪些困境,出路在哪?”“互联网教育有何优势,给乡村教育带来哪些机遇?”……今天,围绕“乡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这一主题,多位学者、中学教师、在线教育机构负责人等在一场论坛上进行交流探讨,共同把脉乡村教育并给出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建议。
针对当前乡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钱江晚报》家长会金牌顾问王晓华总结为四大特点: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导致农村教育边缘化;师资流失,学生辍学,师生资源稀缺化;无视农村教育特殊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加剧学生阶层固定化;教学内容基本没有实践和技能,教育与生活割裂化。
对此,来自基层教育一线的湖北省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信息中心主任许东风深有感触。在许东风看来,目前,乡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可以从家庭、学校、国家等层面来分析。比如,家庭方面,农村学生往往有特殊的家庭背景,他们的家庭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贫困、单亲、留守儿童等等,家长的观念往往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对孩子采取“放羊式”管理;农村学校校长基本上缺乏系统的培训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同时,乡村教育最缺乏的是优质的教师资源,而农村各方面条件的不足和艰苦,也导致优质的教师资源不会流向乡村。
那么,面对乡村教育的困境,有哪些可实现的解决方案?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信息中心主任张战胜认为,应给予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更多的便利,创造更多父母和子女在一起的条件;关注乡村教师,给予更多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让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渗入到乡村教育中去;国家应投入更多的资源在乡村学校,改善学校软硬件条件。
近年来,以空中课堂、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异常火爆, 互联网教育有何优势?能给乡村教育带来哪些机遇与可能?
“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家长观念的转变,老师的成长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米乐网事业部总经理涂涛认为,互联网教育有不受时空限制、课堂形式灵活多样、课堂互动生动有趣、氛围活泼愉悦、效果随时掌握、个人课堂学情及时了解等方面的优势,“对乡村教育来说,通过教育局组织优质的师资团队及有针对性的老师培训,通过互联网辐射到乡村,从而快速弥补乡村村教育存在问题和短板。”
据介绍,米乐网在乡村教育方面已进行送课下乡、名校名师课堂下乡、家长课堂等尝试,比如,与泉州教育局合作,教育局通过米乐网把教育局优秀的老师直接输送到乡村学校,免除老师的差旅及时间成本,使送课下乡常态化成为可能;与南昌师范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合作,通过米乐网把学校优秀的课程及师资输送到江西偏僻乡村、乡镇学校,实现“名师资源,触手可及”。
“乡村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基本通道。”王晓华指出,互联网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一名优秀教师能够同时给几千甚至几万个学生授业解惑,互联网与乡村教育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不过网课不可能替代学校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灵魂唤醒灵魂。”(记者徐新星)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