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得润电子创始人邱建民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很早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以此扩大自身影响力。
得润电子起家于消费类电子线束业务,之后主动求变进入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领域,2015年收购控股了意大利公司美达。邱建民表示:“得润美达在车载充电机领域,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头部品牌的首选合作伙伴。”
目前,以汽车电子为代表的制造业走出去,机遇与挑战并存。邱建民表示,有志于“出海”远航的制造业企业,要面对挑战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包括技术创新、经营管理能力等,以此抓住国际化发展的机遇。
二十年前,消费类电子方兴未艾,得润电子为了快速获得大额线束业务订单,率先与主机厂成立合资公司,以此将蛋糕做大促进各方共赢,知名的合作伙伴是康佳,并复制这个模式,陆续与海尔、长虹、创维等重要客户达成战略合作。
得润电子转型汽车电气系统赛道,“得康模式”也被复制。2012年,得润电子与德国科世(Kroschu)成立合资公司科世得润,快速实现与一汽大众、奥迪、北京奔驰、沃尔沃等国内外一线主机厂合作。
科世得润凭借优质的服务和产品质量,与客户建立了深度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连续多年荣获一汽大众、沃尔沃等客户颁发的“卓越合作伙伴”“最佳供应商”“卓越投产贡献奖”等荣誉奖项,取得了市场和口碑的双丰收。邱建民总结道,科世得润的业务快速发展,无疑是依托其自身竞争优势。
2022年,科世得润新设天津及成都研发制造基地,继续为一汽大众、沃尔沃等核心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并发力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
德国科世是一家成立百余年的线束设计和制造企业,赢得了奔驰、宝马、奥迪等整车厂认可。邱建民表示:“科世得润执行与欧洲标准一致的生产经营系统,实现高效率精益生产和过程的防错纠错,进一步加强了生产制造弹性。”
目前,科世得润开发团队人员超过100人,具备线D、后期变更维护的全开发流程能力,有为大众、奔驰、沃尔沃等核心车型开发产品的丰富经验。
“要加强对外开放和合作。”邱建民称,制造业企业在推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要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做好自身的同时,联合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优质资源。
2015年,得润电子收购控股了意大利公司美达。美达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及车载传感器等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公司。随即,得润电子对美达进行文化和组织调整,加速双方融合,顺利完成过渡。
“并购海外标的,需要注重本土化运营和管理。”邱建民回顾上述收购历程表示,并购方需要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习惯,加强与当地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合作。
得润美达完成收购过渡后,通过整合技术优势,迅速推出800V 22KW车载充电机,并在全行业首先应用碳化硅技术,助力车企降低系统制作及生产成本。
“这款产品率先得到保时捷认可,得润美达成为独家供应商。”邱建民自豪地说,其他国际知名豪华车企纷纷跟进,经过客户反复比较遴选,得润美达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某国际知名车企新一代电动车车载充电机的超百亿元订单。
以保时捷为例,2019年率先推出基于800V高压平台系统的Taycan,到2022年11月完成第十万辆Taycan下线,一直在应用得润美达的800V 22KW车载充电机。
“汽车客户尤其是欧洲客户最看重交付经验,也就是供货、量产和品质。”邱建民表示,保时捷第十万辆Taycan下线KW车载充电机,在成熟度和稳定性上获得市场充分验证。
得润美达在中国和意大利均设有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员工人数逾千人,三分之一为研发人员。邱建民说:“得润美达深耕欧洲和中国两大市场,快速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目前,得润美达在车载充电机领域,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头部品牌的首选合作伙伴,在手订单非常充足。
6月初,得润美达与某国际知名汽车制造企业达成合作未来,未来其多个车型将搭载得润美达的车载充电管理系统产品,生命周期预计销售收入约130亿元;10月,得润美达又与一汽集团旗下子公司达成合作,成为其电动汽车平台车型充配电多合一产品的开发及量产供应商,生命周期预计销售收入金额约48亿元。这些都是得润电子实施大客户战略的重要成果。
在邱建民看来,上述合作体现了客户对得润美达研发实力与产品品质的认可,有利于提升其在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管理模块业务的市场规模和行业地位。
“得润电子将继续服务好大客户。”得润电子董事长、总裁邱扬表示,公司将充分利用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产业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电动车的顶级供应商,建立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得润电子的大客户囊括了众多国际知名车企。得润电子方面介绍,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管理业务的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公司将持续为宝马、PSA、保时捷等重点客户做好产品配套服务。
聚焦头部客户,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得润电子的重要战略方针。邱建民表示,国际化客户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制造业企业“出海”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形象维护,才能获得国际化客户青睐。
“企业家精神是制造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邱扬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出海”,制造业企业家更应该注重诚信经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关注环保、公益等社会问题,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已有23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12亿股,占流通A股18.93%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0.50元。多头行情中,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做高抛低吸。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股东人数变化:2023-11-10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3-10-31)增长15677户,幅度30.28%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